i8请点此i3进去7y7y直接观看_18款禁止黄免费e尿道囗_大象2025新地扯一小白莲

忻州职业技术学院三年发展规划(2008-2010)
  • 发布人:admin
  • 时间:2010-10-12
  • 点击:595
  • 来源:忻州职业技术学院
忻州职业技术学院三年发展规划(2008-2010)
忻职院党字【2008】5号
忻州职业技术学院是2004年5月,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一所专科层次的高职院校。2007年9月,几经周折,迁入新址,正式整合四校区(商校、卫校、农机校、艺校),实行分系管理。学院自实质性合并一年来,院党委一手抓整合,一手抓发展,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入手,迅速整合了人心;落实“16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入手,理顺各种关系,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更好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学院内涵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进一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概述
正式整合虽然仅一年多时间,在各级党委、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下,学院党委“一班人”励精图治,艰苦奋斗,有广大教职员工的团结奋进,齐心努力,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为学院科学发展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干部结构整体优化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是决定的因素”。我们大胆改革,采取全员“公推竞聘”的办法,选聘了一批政治素质较高,工作能力较强,办事公正,作风正派的优秀年轻干部充实进了系、(部)、部门班子,优化了中层班子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性别结构。从年龄结构来看,选聘前,干部平均年龄为48.57岁选聘后为39.47,下降了9.10岁,35岁以下的科级干部由1人增加到19人,36-40周岁的科级干部由3人增加到27人。从学历结构看,选聘前,本科以上学历45人,选聘后,本科学历以上中层干部增加到90人。从性别组成看,选聘前后,男女比例由8:2变为6:4,女同志净增24人。通过“公推竞聘”,岗位培训一支政治强,业务精,懂管理,会经营的中层团队正在形成。
??? 2、新校区具备了基本办学条件
目前,新校区占地485亩,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包括13层的综合大楼,实习实训大楼,学生公寓楼,学生餐厅,超市,浴室和标准运动场,文化广场等设施。学院现有基础实验17个,专业实验室32个,教学用计算机2000多台,仪器设备原值2465.825万元,能基本满足5000多名在校生的教育教学教学需求。现积极争取二期工程建设,包括:图书馆,艺术中心,机电专业实习工厂和体育馆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正在逐步加强。
?? ?3、教师队伍基本能满足教学需要
学院现有专职教师74人,其中副教授126人,讲师158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40(包括在读研究生)余人,专业教师中50% 以上的教师达到了“双师型”教师要求,基本适应高职教育教学的需求。目前正着手解决结构比例不合理,“双师型”教师偏少,教师教学理念滞后,整体素质亟待提高等问题。
?? ?4、综合性专业框架基本形成。
四校合并后,整合教育资源,“兼收并蓄”,形成了以“医护为主,计算机、机电、财经平行发展,艺术、应用美术和管理等专业的综合性”的专业框架。以护理、财经为代表的传统专业,正努力创造条件,办出特色,争创全省一流专业;以机电专业为代表的工科类专业,市场需求较旺,正在加速发展,争取早日做大做强;计算机和艺术类专业不断创新,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新办的动漫、医学检验等专业也在发挥自己的优势,迅速成长壮大。目前,正在着手解决主干专业和特色专业方向不明,服务地方经济的旅游等专业名存实亡,煤化工专业急需开发等诸多问题。
?? ?5、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思路基本形成。
学院从一开始兴建就积极向外宣传,寻找合作伙伴,先后引进体检中心、服装厂、机械厂等企业加盟,共谋发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校企合作数量偏少,涉及面偏窄;工学结合没有形成完整制度等问题依然存在,需加力解决。
??? 6、“院系两级管理”模式基本形成
正式整合伊始,我们根据高校的特点,积极推进院系两级管理机制。具有管理职能的教务、学生、后勤、保卫和综合部门,重点为系(部)提供全方位的行政服务和工作指导,财务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核算”的管理体制,各系(部)则集中精力抓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工作。为了促使各系(部)“出成果、出人才、自主发展,自强自立”,学院在招生、招聘经费开支等方面还给予各系(部)很大的自主空间。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管理重心下移,实现了行政管理扁平化,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目前,主要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配套制度,进一步加强干部的专业培训。
二、发展战略设计
(一)战略思想
??? 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遵循职业教育规律,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以教学为中心,以专业建设为龙头,提高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强化内涵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走以就业为导向、产学一体、校企合作的发展道路,培养具有“懂专业、精技能、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2、办学理念
尊重教师 善待学生 手脑并用 敬业乐群
?? ?3、战略定位
高职院校要办出特色,除了独特的办学理念之外,还要有科学定位和战略选择。主要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发展目标定位: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之路”的办学方针,以服务地方经济、突出技术教育,创建全省一流学院为办学目标;把学院建成特色鲜明,具有综合功能,能起示范带动和引领作用的忻州职教示范基地和职业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②办学层次定位:以三年制高职为主体,保持适量中等职业教育,大力发展实用人才技能培训,适量发展成人教育,试办国际市场认可的技师培训项目,举办专科层次的国际合作教育。
③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专业知识扎实,技术能力突出,综合素质优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激情的合格劳动者和自主创业者。
④服务定位:立足忻州、面向全省,积极主动为当地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文化发展,行业和企业发展服务。
⑤产学研定位:学院要充分地与行业学会(协会)、行业企业建立互动双赢的产学基地;要与科研院所、高校建立先进技术研发和实用技术推广基地;学院力争成为忻州市中小企业先进生产力的促进中心;忻州职业教育实习实训中心,忻州市青年创业创新中心和综合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⑥专业定位:精心打炼医学类相关专业、护理专业;平行发展机电、财经、计算机专业;创新发展艺术类专业;做大做强应用美术专业;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⑦水平定位:打造“忻州护理、忻州财经和忻州动漫”等品牌,力争三年内达到全省知名目标,传承“忻州文化”传统,戏曲专业以北路梆子和“二人台”为核心不断推陈出新,力争三年内在全国创品牌;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要主要跨越式发展,三年内迎头赶上全省平均水平;其它专业狠抓质量提升,三年内达到省内专业一流水平。
???4、发展思路??
“123”发展思路——
瞄准一个目标——力争达到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合格标准
?抓好两个建设——内涵建设和新校区建设
基本建设完成一期工程,启动二期工程,内涵建设:主要是
1、特色建设——高职内涵建设的方向
2、专业建设——高职内涵的核心
3、教师队伍建设——高职内涵建设的关键
4、课程建设——高职内涵建设的基础保障体系
5、实训条件建设——高职内涵建设的重点
6、质量建设——高职内涵建设的保证
7、校园文化建设——高职内涵的根本
?实施三个步骤
——适度扩展(2—3年):适度扩大高职办学规模,逐步减少中职生比例,夯实基础,增强自身竞争力。
?——逐步做强(1—2年):强化管理,练好内功,走内涵发展道路,打造精品专业,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努力创优(2—3年):加快构建专业优势、质量优势、就业优势和管理优势,彰显特色,打造品牌。
5、学院精神???
自强不息、艰苦奋斗。
??? 6、办学原则
——科学发展、自主创新原则。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这个灵魂,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学院改革和发展的全过程,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办学理念上以创新作为学院核心竞争力,在人才培养上注重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学院管理上注重体制机制创新。
——德育为先原则。抓好党的思想、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突出与所学专业知识相关和劳动保护等方面的法律知识教育;突出现代法学基础理论和依法治国理论与实践的学习,掌握民事法律、市场经济法律与WTO规则基本知识,树立宪法意识、权利义务对等意识和依法办事意识为主要内容的法制教育。注重人文教育和人格塑造,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以教学为中心、质量第一原则。教学是学院工作的中心,各项工作都必须围绕教学工作展开,服务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育教学工作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贯彻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统一的方针,学院发展规模有计划控制,逐步增大高职生比例,由“做大”向“做强”转变,坚定不移坚持质量是学院生命线,把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摆在突出位置。
——就业导向原则。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高度重视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和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从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培养模式等方面全面服务就业工作。
——特色兴校原则。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学院特色专业,重点投入,优先发展。专业设置少而精,专业建设不贪大求全,走精品专业发展之路。
——人才强校原则。注重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适应应用型高技术人才培养的需要。要努力改善教师政治生活待遇,创造条件,吸引优秀专家学者来院工作,鼓励优秀中青年教师钻研业务,提高技能,努力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氛围,打牢人才强校的思想基础和物质基础。建设一支符合我院实际专兼结合的教学团体队。
——面向市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原则。坚持学院是地方性高职院校的定位,围绕中共忻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推进五个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新要求,明确方向,为忻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服务。全面促进学院办学思想的转变,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从传统中专办学和管理模式向高职办学和管理模式转变。深化内部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和国内国际交流,不断增强学院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二)发展愿景和策略
1、总体目标
立足忻州、面向全省,形成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多层次、多科类、多功能、多形式办学格局,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力争把学院建成特色鲜明、省内一流的示范性高职院校。
2、具体目标预期
在校生总人数达到8000——10000人,其中,2009年高职争取招收1200人,2010年达到1500人,高职与中职在校生达到4:1;
专业设置:稳定发展护理、机械设计与制造、汽车检测维修、会计、计算机应用等五个支撑专业,逐步形成相关的专业群;适度发展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助产,艺术设计,动漫,游戏设计,音乐,舞蹈,北路梆子,二人台,旅游和酒店管理等四个专业群。与众多优秀现代企业建立深层次的用工合作关系,数量达到100家以上;50%的专业实现“订单式”培养,使学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0%以上;稳定就业率达到80%以上;
师生比例达到1:18,双师型教师达到70%,专任教师研究生学历达到15%以上,副教授以上职称和高级工程师、技师人数达到50%以上;
完善教学设备设施和校内实训场地,使其利用率达到90%以上,再建2——3个校内生产企业,每年为社会或企事业单位人员培训达到2000人次以上;
完善校外实训基地,使每个专业都建立自己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建成图书馆、体育馆艺术中心和文化生态校园等;
独立承担市级以上研究课题或项目8个以上。
3、工作策略
①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要正视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的客观现实。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研究和探索适合自身的高职管理思路。要树立“教育是战略产业,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按照产业的规律运行,引入市场经济的机制,变传统的行政管理为经营管理,实现从管理学校向经营学校转变。
②科学发展,创新特色
坚持教学发展是硬道理。在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加速学院的发展和建设,增强实力,提升形象。积极适应忻州经济发展对紧缺型、技能型高级专业人才的需求,围绕市场设专业,围绕企业及行业的岗位要求开设课程,努力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无缝衔接。不断开拓办学新路子、新模式,创出办学新特色。
③深化改革,激发活力
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理顺学院管理体制、机制、干部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实现完善的高职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广泛深入地调动各部门和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活力,推进发展。
④重视人才,培养人才
坚持以人为本和分类管理的原则,加大学院两支队伍的建设力度。尽快理顺学院干部队伍,尽快完成中职教师向高职教师的角色转换、能力提升和职称转换。引进、培养一批会办高等教育和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岗位上发挥作用的优秀人才和学科、专业(系)带头人,不断提高党政管理队伍和后勤队伍的整体素质、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
三、分项建设规划
1、专业建设
根据市场需求,依托优势专业,发展专业群的思路,突出特色专业,积极发展市场紧缺的新兴专业的方针,加强专业建设。首先围绕现在护理、医学、财经、计算机、机电、艺术、应用美术和管理类八大专业群建设,以原主干专业为基础,注重高职,按上述“专业定位”和“水平定位”要求,统筹发展,协调发展,其次,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经过科学的市场调查和行业岗位分析,准确把握专业的内涵,针对职业岗位和岗位群,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为核心,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做到“三个贴近”和“三个协调”,即贴近市场、贴近岗位、贴近学生,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协调、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协调、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协调。第三,改革教学内容,构建科学的适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课程体系,着力打造精品课程和精品专业。建设院级精品课程6—7个,省级精品课程2—3个,力争国家级精品专业1—2个;以精品专业带动专业群建设。
2、师资队伍建设
按照“高标准、严要求、优结构、强团队”的基本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把师资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建立健全教师培养、培训、引进和管理工作制度和师资优化配置机制,实现教师队伍结构的整体优化和水平的实质提升。设立师资队伍建设专项资金,坚持积极培养和大力引进人才两手抓。制定引进人才配套政策,引进高层次、高学历人才,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高级技师来校讲学和指导实训或做特聘教授(技师)。同时采取选送教师外出进修培训、到企业和生产一线挂职锻炼等形式,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在2010年以前学院教师培训面达到80%,鼓励教师攻读硕士,实施骨干教师和名师培养工程,不断改善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专兼职教师总数达440人,具有副高级(不含高级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达到30%以上,其中教授比例达3%以上,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型”教师比例达70%以上,2010年教师硕士以上比例达15%以上,在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比例达30%以上,兼职教师数占专业课和实践指导教师合计数之比达20%左右,在引进博士等高级人才上要有新的突破,同时使大部分学科培养出1—2名在省内同类专业领域有影响的学术技术带头人。适时实行“访问工程师”进修制度,深入到专业对应的行业、企业一线,系统掌握业务技术流程,强化教师实践技能,提升“双师型”教师的整体水平,并形成教学骨干队伍的梯队结构,建立有利于提高教师质量的机制与政策,教学改革意识和质量意识强,教学水平普遍提高,学生满意率高,有省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通过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推进用人制度改革,完善聘任制度,改革分配制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等措施,形成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具有创新精神和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3、教学改革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更新教育理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全面发展”的人才质量观、“注重创新”的人才培养观和“学生主体”的教学管理观。强力实施“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即基础一年,实操训练一年,顶岗实习一年;或农村一年,学校一年,企业一年。逐步实现订单培养学生达到在校学生总人数的30%以上。科学实施模块教学,创新教学制度,加快建立弹性学习制度,积极推行学分制和选修制,适应高职教育改革发展和课程改革大趋势,与时俱进,革新、调整、优化课程体系;加强与行业、企业的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扩大实践课课程总量的比例,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建立“国家职业技术鉴定所”,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积极推行学历证书和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制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大力推广现代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尽快建立教学信息化管理系统,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4、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按照“整合资源、充分利用、加速发展”的要求,不断加大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完成对现有教学资源的整合,实行实验室院系两级管理体制,加大资金投入,扩大实验室建设规模。到2010年前使学院各类实验室总数达150个左右,实验室利用率达到85%以上。教学设备总值达到5000万元,生均达到5000元以上。加快引企入校步伐,力争再建2——3个实习实训基地。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达50个以上。要加强对附属医院等教学实训基地建设,加大投入,加快发展。加大重点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力争进入国家或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的行列。
5、图书馆建设
2010年以前要按照规划兴建一座面积为5000平米的图书馆,着力做好人员培训工作,每年投入经费不少于100万元。到2010年力争使图书馆成为特色鲜明、管理科学、设施先进、功能齐全、服务优良、环境优美、能为全院师生和社会提供信息服务的复合型图书馆。各类藏书达180万册,期刊年订阅量达700种。
6、人才培养
2010年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力争取得优秀成绩,打造高职教育优秀品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较好,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强,创业和创新能力强;毕业生的英语水平和计算机水平处于全省同类院校的前列,职业技能达标率在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地位;毕业生就业率90%以上,岗位适应能力强,社会及用人单位满意。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各达到2000人的规模,努力成为忻州高等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培训的重要基地。
7、科技开发研究
建立高职高专教育研究机构,积极探索高职教育发展的新路子。大力加强科学研究,提高科研水平,积极开展科技服务。提倡重点系部有条件的可建学科研究所,对外挂牌服务。坚持以科研为先导、以教学为中心,加强产学研结合,以科研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加强与省内外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建设一批校外实训基地和科研成果孵化基地,促进产学研的良性循环。建立一支科研能力较强的队伍,争取建立1—2个学科研究所。实施教研、科研项目扶持和科研成果奖励政策,重点奖励高水平的发明创造、技术革新科研成果,设立院科研基金,为重点科研项目提供配套资金;对引进人才提供相应的科研启动费。加强校际间的联系与合作,对重点课题开展联合攻关。承担省级及其以上科研项目10项以上,横向开发和推广项目10项左右,获省级奖励的科研成果达到10项以上。出版高职类专业教材和专著总数达50部以上,在CN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50篇以上。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达50篇以上,专利等知识产权成果达到10项以上。完成学院学报的审批和创刊工作。
8、数字化校园建设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校园网络建设,加强数字化教育资源和管理资源的建设。建立课件中心、信息中心和网络中心,建设虚拟实验室,强化电子校务建设,提高数字化、信息化教学管理的应用水平,努力使全院各班级实现多媒体教学、交互式教学的目标。
9、对外合作交流
积极开展国际国内交流,与5所左右的国内外高校建立合作交流关系,积极承办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学术会议,年邀请5名左右国内外专家学者来院进行学术交流。
四、保障措施
1、加强学院领导班子建设
全面加强学院领导班子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认真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院校的管理、经营和运行模式,形成团结协作、艰苦奋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强有力的领导集体,班子成员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展现,班子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保证学院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2、加强教职工队伍特别是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教职工的头脑,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树立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优化人际环境,不断增强全体教师的团队意识和凝聚力,进一步提高教职工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二是以学科带头人与学术骨干建设为重点,制定优惠政策,设立专项资金,加强对教职工尤其是对专任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全面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
三是继续坚持“引进优化、培养提高”的方针,正确处理好引进与培养、引进与使用、物质驱动与精神激励的关系。加大引进高学历、高职称年轻教师的力度,积极吸收和引进国内重点高校、科研机构的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以及企事业单位中具有丰富实践操作经验的高级工程师,逐步实现教师“三高”(即高学历、高水平、高技能)的素质结构。
四是切实做好现有教师的稳定、培养和使用工作,鼓励教师尤其是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参加进修、培训或攻读学位。实施“名师工程”,制定政策支持、鼓励教师晋升教授职称,使学院的职称比例超于合理。
五是拓宽聘任渠道,增设流动编制,争取国内外人才来我院访问、讲学和科研,继续坚持聘请外籍教师制度,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企业高级工程师、政府高级管理人员和能工巧匠为我院特聘教授或兼职教师。
六是进一步加强管理干部队伍和其他专业技术队伍的建设力度,加强教育和管理,切实提高管理干部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建立科学考评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深化学院管理体制改革,强化科学管理
一是深化院系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科学界定学院和系部的管理职能,加强教学科研基层组织建设,简政放权,管理重心下移。加强院级宏观决策调控的职能,强化目标管理,建立层次清晰、职责明确、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是深化学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积极推行全员聘任制,完善奖励和激励机制,建立探索建立“团队薪酬”制度逐步建立干部能上能下、教师以岗定薪、职工能进能出,充满活力的人事管理新机制。
三是形成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干部聘任机制,建立科学规范的退出和淘汰机制,保证干部队伍建设的良性发展和健康运行。
四是精简机构,加大人力资源整合力度,建立和完善灵活的用人机制和绩效考核激励保障机制,提高办学效益。
五是根据“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调整分配政策,使各类职务与岗位职责、待遇、考核、奖惩紧密结合,重点改善学科带头和学术骨干、技术骨干、管理骨干的待遇,稳定教师干部队伍。
六是继续坚持和完善院务公开制度,加大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性。
七是实施后勤社会化改革,理顺关系,实行公司化运作,提高适应能力,加强对外发展,做大做强后勤产业,以最优化原则,努力降低管理成本,创造最大效益,为学院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开展优质服务,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证。
4、推行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积极主动地适应教育国际化、大众化、人才培养市场化的要求,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进一步完善“六双”人才培养模式,即双德育人(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双纲导教(理论课教学大纲、实训课教学大纲)、双堂施教(理论课堂、实训课堂)、双师执教(双师型教师上课)、双项考核(理论考核、技能考核)、双证就业(学历证书、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实施“精品课程”工程。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扩大“订单培养”规模,创新授课方式和培养手段,实施弹性的教学计划,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加大素质教育基地和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加强以公共基础课、主干课和跨学科课程为重点的精品课程建设,加强以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为核心的教材建设。
继续重视招生、就业工作,提高生源质量,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加强同企事业单位的紧密联系,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以出口保进口,保证学院在良性循环的轨道上发展。
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一起抓,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一起抓,加大成人教育和各类培训工作特别是劳务培训的力度,坚持校际联合、行业联合、校企联合,坚持与国内外知名大学、行业企业开展广泛的交流合作和联合办学,创新办学机制。
5、科学调整专业结构,加快专业建设步伐
一是加强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和科研机构工作,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市场调查论证,选择重点专业进行重点支持建设。
二是以精品专业建设带动重点专业建设和发展。
三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和改造已有专业的培养方向,创造条件开设新专业,适时组建新的系部,促进新专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同时及时坚决地舍弃一些就业困难的专业。
四是建立系部责、权、利相结合的专业建设机制,调动系部专业建设积极性。
6、改善基础设施与办学条件
认真科学地做好校园整体建设规划,积极创造条件,进一步改善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逐步实现实施设备的更新换代和补充配套。强化实验室二级管理,采取扎实的措施,使系部实验室管理上水平,提高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实现图书馆的现代化,逐步完成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和文献资源建设;加大资金投入购置图书资料,特别是学院重点扶持的专业图书资料。
7、开源节流,深化投融资体制的改革
一是本着“政府统筹,面向社会,地方为主,依靠企业,自我发展”的思路,积极筹措发展建设资金,完善学院财经管理制度,加强系部预算资金的监管,提高资金合作效益和办学效益。
二是努力争取市政府加大预算内事业费的拨款、基建和设备的投入,力争市政府按省定专科生生均经费标准拨付经费,积极扩大同行业企业的联合办学范围和规模,争取省内外企业投资合作,降低办学成本。
三是全面实施后勤社会化,减少学院建设资金的直接投入的数量;规范学费收缴与管理。
四是努力推进产学研一体化进程,加快校办产业的发展,扩大对外经营范围和规模,力争建成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的校办产业,为学院发展筹措更多资金。
五是争取政府贴息贷款,开辟新的融资渠道,完成新校区二期工程建设。
8、党建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
??? 以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为保障,加强党建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为教学、科研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证和精神动力。
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新路子,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和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按照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结合学院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做好干部聘任与调整工作,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的干部队伍。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完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紧紧围绕提高素质、增强党性、发挥作用的总体要求,加大在教学、科研、管理一线和优秀青年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在青年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的力度,抓好对教工入党积极分子、青年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理论培训、督查和指导工作,严把入口关,确保新党员质量,真正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加强党对工、青、妇群团组织的领导,积极做好统一战线工作,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人士的作用。
??? 积极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维护生动活泼、积极向上、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认真贯彻《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德育贯彻到工作的各个方面,拓宽德育教育渠道,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积极倡导和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坚持不懈地抓好校风、学风、教风建设,加强工作作风,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 未来三年,是学院创建以来的第一个三年,任务光荣而艰巨。全院上下要在党委的领导下,统一思想,团结协作,积极探索,知难而进,为把学院建设成为适应社会需要、具备鲜明特色、人才培养质量高、办学效益好的全省一流职业技术学院而奋斗!
宁安市| 保德县| 都匀市| 奉新县| 鲁甸县| 潼南县| 马鞍山市| 开平市| 久治县| 曲阜市|